摘要 從本次調研的110家機床工具企業來看,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及上海市,以原來機床行業重點骨干企業為主,西北地區具有地域特點。國有企業的改革涉及債務、冗員、...
從本次調研的110家機床工具企業來看,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及上海市,以原來機床行業重點骨干企業為主,西北地區具有地域特點。國有企業的改革涉及債務、冗員、社會職能分流等,改革處于進一步深化之中,當地政府對國企改革起主導作用。“十五”以來,由于國內市場需求急劇上升,大部分屬于國企范疇的機床企業都取得很大發展。東北地區機床工具企業,可以借助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利用國債項目的優惠,大搞技術改造,實行大兵團作戰,大力提高產業水平和生產能力。西北地區某些機床企業,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有力支持(如技術改造、稅收等),取得較快發展。上海市機床工具行業,借助上海電氣集團上市籌集資金,用于“十一五”發展。
江蘇、浙江和廣東地區,體制改革有其特點,大部分機床國企都實行了民營化,國有資本基本退出,從改革的效果來看,改制后,企業自主經營,機制靈活,管理加強,企業發展加快。這些地區機床行業的私營企業和三資發展速度尤為突出,將成為機床工具行業新生競爭力量。
中南和西南地區機床工具行業,體制改革處于進展之中,多元化體制共存。
從全國總體來看,機床工具行業處于國有、國有控股、多元股份制、民營化、私有企業、三資企業等多種所有制長期并存局面,每一種所有制形式都有自身的特點,關鍵在于發揮優勢,在機制和管理上下大工夫,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適應市場經濟的特點,在市場競爭中取勝。
根據調研分析,我國“大型金屬成形機床”、“重型金切機床”、“齒輪加工機床”、“電火花快走絲線切割機床”等產品在性能價格比上,已具有相當的實力和優勢,在國際市場具備一定的競爭力。
江蘇、浙江和廣東地區,體制改革有其特點,大部分機床國企都實行了民營化,國有資本基本退出,從改革的效果來看,改制后,企業自主經營,機制靈活,管理加強,企業發展加快。這些地區機床行業的私營企業和三資發展速度尤為突出,將成為機床工具行業新生競爭力量。
中南和西南地區機床工具行業,體制改革處于進展之中,多元化體制共存。
從全國總體來看,機床工具行業處于國有、國有控股、多元股份制、民營化、私有企業、三資企業等多種所有制長期并存局面,每一種所有制形式都有自身的特點,關鍵在于發揮優勢,在機制和管理上下大工夫,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適應市場經濟的特點,在市場競爭中取勝。
根據調研分析,我國“大型金屬成形機床”、“重型金切機床”、“齒輪加工機床”、“電火花快走絲線切割機床”等產品在性能價格比上,已具有相當的實力和優勢,在國際市場具備一定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