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敗在此一舉!
4月11日,金剛玻璃在公司互動平臺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金剛玻璃在互動平臺表示,其異質結光伏項目電池片生產線已完成首片下線,目前正不斷優化產線工藝參數以完成量產交付;已生產電池片光電轉換效率在穩步提升,微晶線HJT電池片最高轉換效率已達24.62%。
資料顯示,金剛玻璃在2021年6月對外宣布,將以全資子公司吳江金剛玻璃科技有限公司為實施主體,投資建設1.2GW大尺寸半片超高效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及組件項目,初步預估總投資額為8.32億元。
此后,金剛玻璃通過借款方式獲得資金,斥資4.8億元向邁為股份購買異質結項目生產設備;向中環股份子公司采購N型G12單晶硅片,緊鑼密鼓的推進該項目。
時隔10個月后,電池片生產線就已完成首片下線,對于金剛玻璃而言,已可以稱為是“金剛速度”,同時也是這家老牌企業能否“翻身”的關鍵之戰。
圖片來源:金剛玻璃
資料顯示,金剛玻璃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專注于各類高科技特種玻璃及系統研發、設計、生產于一體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產品涵蓋建筑用防火幕墻、光伏建筑一體化系統(BIPV)、建筑玻璃等領域,歷史較為悠久。2010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上市后的金剛玻璃,也度過了一段“蜜月期”。2015-2018年,其營收連續四年保持增長,并于2018年達到了創紀錄的7.37億元,相比2015年增長了110.5%。歸母凈利潤卻也實現了高速增長,從462.1萬元提高至1265萬元,增幅高達174%。
但在2019年,金剛玻璃業績突然“開倒車”,不僅營收同比下滑近17%,歸母凈利潤更是從盈利1265萬元變為虧損8824萬元,將過去數年的利潤“悉數歸還”。
但這僅是一個開始,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金剛玻璃虧損進一步擴大至1.31億元,同年其營收僅為3.29億元,還不及2015年的水平,可以說是達到了“谷底”。
2021年,隨著行業景氣度回升,很多玻璃企業都在2020年基數較低,且經濟明顯恢復的情況下,重新走上了增長“快車道‘。金剛玻璃也不例外,但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僅有102.7萬元,相比2019年和2020年的虧損,明顯是杯水車薪。
為此,金剛玻璃果斷切入光伏組件環節,并鎖定下一代高效電池技術——異質結電池。并在十個月就從項目公告實現了電池片首片下線,且轉換效率在量產之初就達到了24.5%,已是行業領先水平。對于過去一直以玻璃為主營業務的金剛玻璃而言,更是非常難得。
根據金剛玻璃1月28日發布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1年歸母凈利潤虧損約1.39億元~2.08億元,相較2020年再次擴大。已連續三年出現虧損。
對此,金剛玻璃在公告中寫道:業績變動主要原因是,2021年,公司在原有建筑玻璃業務基礎上拓展了光伏太陽能新業務,報告期內投資了異質結光伏項目并全力推進建設以盡快實現公司經營戰略的轉型。
經過近十個月的奮斗,金剛玻璃異質結項目已成功投產,又能否幫助金剛玻璃“翻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