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進入2014年,張氏磨具將踏上42歲新的征程,而屬于涂附磨具的歷史也已經有了近25年。在此期間,張氏磨具不斷調整企業方向,更新管理思路、銳意改革創新,在業內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成...
進入2014年,張氏磨具將踏上42歲新的征程,而屬于涂附磨具的歷史也已經有了近25年。在此期間,張氏磨具不斷調整企業方向,更新管理思路、銳意改革創新,在業內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成為行業的標桿性企業。一步一個腳印地向“百年企業”的目標邁進。

張氏磨具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剛
品牌與知名度
品牌,是每個企業一生追求的東西,不為其他,就是希望能借助自身品牌讓自己在市場上有好的發展。現在的市場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稍不留神,就會被競爭對手打敗,所以品牌樹立以及宣傳成為企業發展的重點之一。
在第二屆國際(鄭州)三磨展會上,經過一番周折,我們來到張氏磨具的展位上,見到了心情大好的張總。話一開頭,他就說:“在觀摩了第一屆三磨展的規模、內容、形式等情況后,張氏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第二屆三磨展,覺得效果非常好。在品牌上,張氏一直做得還好,圈內都知道,口碑不錯。但覺得品牌的知名度也需趕上去,通過展會讓大家常常能見到張氏。”
的確,張氏磨具作為一家老企業,品牌形象在行業內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但怎樣讓品牌不斷進入消費者的意識,依然是張氏十分注重的。張總認為參加專業性展會毫無疑問是一個良性溝通的重要渠道。他說:“做為我們來講,參展的初衷,并不是想在參展期間開發多少市場,拿到多少訂單,只是想在行業人士都聚集的地方展示自己。但展出效果卻出人意料:一是很多老朋友平時沒有機會見面,趁著這次機會聊一聊;二是老朋友又推薦了一些新朋友、新產品。這是別的方式所達不到的效果。”“參加展會,要的不是現在訂單有多少,而是后續效果和形象展示,從產品宣傳到企業宣傳。”因此他對三磨展充滿了期待:“展會期間也跟同行們做了交流,三磨展如果按照這個趨勢一直發展下去的話,今后就能成為我國磨料磨具行業的一個標桿。只有兩年的時間,三磨展能達到這樣一個規模是非常不簡單的。”
探索與成功的甘甜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它現時的明艷,孰不知當初她的芽兒滲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冰心
這詩唱出了探索的真諦,道出了探索者的心聲。古往今來,所有創業者的足跡,無不印證著一個樸素的道理:有拼搏就有勝利,有探索就有成功。
在涂附磨具行業摸爬滾打20多年,他也從當年的創業青年成為了今天成功的企業家,路途的艱辛不言而喻。談起張氏的發展歷程,他說“張氏在行業內比較老,期間經歷了一次改制,還經歷了一次對其他行業的二次投資創業,涂附磨具生產其間停滯過一段時間。”他說,“現在企業的成長環境與過去相比,嚴峻了許多,涂附磨具行業面臨的困難更多更,所以我當時感覺,如果再不發憤圖強的話,就要被行業淘汰了。我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通過設備的技改,使生產效率等各方面一直在提高。”說到企業近兩年狀況,張總臉上露出了笑容:“企業效益在原有基礎上突飛猛進,去年的產量在原有基礎上提升了76%,今年的目標是在去年的基礎上再提升50%,按今年的趨勢來看,基本能夠完成這個目標。按現在這個發展趨勢來看,單單在這個展會上,有意向的客戶訂單就不少,可以推斷明年的趨勢應該比今年還要好。”談到這里,張總開心地講到。”他說,“其實我們并不特別聰明,只不過在激烈的競爭中,比對手做出了更多正確的決策,避免了更多的失誤”。面對現在的成功,張總沒有沾沾自喜,而是深謀遠慮,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吸取和借鑒別人的長處,審視和糾正自己的不足。
對于企業的現狀,張總在欣慰的同時,也非常的冷靜。“其實這樣,我們也會有擔心,因為企業的產能發展是有極限的,目前企業的狀況的產能離我們的極限已經差不多了。”他給我們算著細帳:“一條線的極限差不多是100萬平米,明年做到120萬平方米應該沒問題,但再發展下去就滿負荷了,今后該怎么辦,是再上新的生產線還是維持現狀?如果上線,今后整個經濟形勢的發展我們也猜不透,不敢持太樂觀的態度。所以,今后張氏主要會往產品轉型升級方面走,比如產品20塊一平方米,100萬平方米是2000萬的銷售額,如果轉型到中高端產品、附加值高的,那么整個的年產值可能會成倍數增長,而且利用率也會大大提高。上新設備只是我們的后選之路,首選的還是探索產品的轉型。”
談到企業今后的發展,張總充滿了信心:“與其他公司不同,張氏一開始對產品的定位是比較高的,我們是經歷了一個從高端往低走的發展歷程。因為有在中高端方面摸索的經驗和積累,再往低走的路應該會相對順暢些。”在技術引進方面,張氏的另一個優勢是政府的扶持,在一些項目專利方面,政府每年有一兩百萬的資金扶持,用于技術引進,“而且公司現有的研發能力、消化能力、新產品開發能力,在整個行業還是排在前列的,對此我也非常有信心。”張總非常自豪地說道。
現在的張氏,每年會推出5、6個新產品,今年他們主推一種磨金屬產品,用的是太巴克磨料,在中國市場已經檢測過,效果非常明顯。在鋯剛玉這一塊,張氏今年也有新的突破,對原有產品進行了改進。
機遇與挑戰下的誘惑
人的成功,一半在于接受了誘惑,一半在于拒絕了誘惑。——席勒
機遇很重要,但如何在機遇來臨時伸手抓住卻不容易。在這方面,張氏伸手抓住了砂布砂紙這個機遇;中間沒能抵擋住新鮮事物的“誘惑”做了其他“副業”,但最終,他還是拒絕了“誘惑”,把精力放在了涂附磨具上。他說“這次算是第二次創業,準確說應該是‘回歸’。在這個領域經營了很多年,可以說是輕車熟路,在這個行業我還沒有做到極致,為什么要到新領域冒風險?”經歷了一番機遇與“誘惑”的人生歷練,讓他收獲了寶貴的創業心得。它們是:一是主業要做好,二是要做到極致,產量與產品的極致。“所以未來幾年主要精力還是會放在這方面,好好發揚一下極致精神”他說。對于張氏這幾年在食品、紅酒等“副業”的嘗試,他也意味深長地做了總結:“做實體,無論哪個行業,如果不是駕輕就熟,沒有長時間的經驗積累的話,確實不好做。”——此當為切身體會。
記者問道:拼搏了這么多年是否感到過疲憊?他說,“創業初期,是感到很累的,但那種是肉體上的累,精神上卻很愉悅,中間之所以去做一些別的項目,一方面是誘惑,另一方面就是感到在一個行業做的時間長了,確實會有一些厭煩,想去換個環境調整一下。但是,現在又‘回歸’到主業,我感覺到:做涂附磨具還是很有樂趣的。有樂趣就不會感覺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