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記伊川縣東風磨料磨具有限公司工程師史會久河南伊川是我國著名的旅游盛地,也是國內重要的磨料生產基地之一。早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上世紀70年代未,這里的鄉鎮企業崛起,多家企業開始涉足...

八十年代初,伊川磨料開始出口國外。從來訪客商的口中他得知隨著我國工業的發展,對涂附磨具的需求將會逐步增加。對這個信息史會久記在心里了。他向一位韓國客商咨詢:“我們是否也可以做這種磨料?”這位客商若無其事地說:涂附磨料對堆積密度、顆粒形狀、粒度組成及純凈度等指標的要求很高、很嚴格,尤其是對產品粒度組成的檢測,眼下中國連標準篩和標準砂都沒有,這些都需要從國外進口,價格都非常高,就你們企業目前的規模和資金實力很難達到!”但是史會久同志的真誠和好學深深地打動了這位外商,后來在史會久同志的懇請下,韓國客戶通過自己的渠道,給他提供了各國不同的涂附磨具P砂樣品。史會久如獲至寶,他通過檢測分析認為,只要認真去做,生產P砂應該沒有問題。所以他就跟企業談希望能夠上P砂項目,但由于該項目投資大,風險高,他當時供職的企業并未使他如愿。
2000年5月,幾經碾轉,他受聘進入伊川縣東風磨料磨具有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專門負責涂附磨料的技術與生產。伊川縣東風良好的市場和資金優勢,使他如魚得水,從此開始了他制造P砂的夢想。
進入公司后,他一直從事涂附磨料的生產、技術管理,粒度檢測、設備維修等多項工作。為了掌握P砂生產技術,他利用閑暇時間鉆研技術,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問題他會不斷翻閱相關資料、向兄弟企業的同事學習交流,直到把問題弄懂弄透為止。經過刻苦努力,他技術水平和生產管理經驗逐步提高和豐富。
在工作中,他時刻提醒自己要踏實認真、持之以恒的完成本職工作,對技術管理一絲不茍,對產品質量從嚴控制,對生產過程中的流程和工藝不斷創新,努力提升自身專業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主動到生產現場調研生產設備的調試、維護、創新,親自參與公司球磨機生產線、BMK加工生產線、萬噸P砂生產線的設計籌建、安裝驗收工作,使粒度形狀由針狀、片狀改良為六邊立方體,同時還不斷對生產現場的環保設備進行升級改造與創新,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改善了勞動者工作環境和保證了生產者的身心健康。他組織或參與了伊川東風近百個P砂產品標準的制定,使企業產品的標準已全部嚴于和涵蓋了世界各國標準;先后參與了煅燒磨料的研發、試驗和生產,高溫煅燒磨料榮獲“2005年河南省高新技術產品”。他設計并籌建的水洗工序的生產及污水處理投入應用后,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并于2010年獲得行業技術進步二等獎;2013年負責承擔了樹脂磨具專用磨料的研發,該磨料一方面消除了多個磨料型號的疊加誤差、提高了粒度組成的穩定性、均勻性,為樹脂磨具產品組織均勻質量穩定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降低了勞動量、提高了效率、改善了勞動者的環境,更重要的是解決了樹脂磨具在原料的選取、存放、混配等一系列標準化的實現。目前已經在公司砂輪生產線和部分企業得到應用并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如今60歲有余的史會久同志,依然在不停地學習,依然在不停地工作,他希望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做出更多更好的磨料,為這個行業的發展繼續貢獻自己的才能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