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內經濟在疫后逐漸復蘇,疊加市場增添對流動性收緊的擔憂,投資主線逐漸轉向極致的成長風格。以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為代表的“寧指數”成為機構新寵,股價乘風破浪,一路走高。參考Wind編制的寧組合指數,成分股集中在鋰電、光伏、半導體、先進制造等高景氣度領域。
半年報陸續披露使這些賽道成長性受到檢驗,“寧指數”公司普遍展現出超預期的高增長態勢。其中鋰電和光伏受到新能源需求增長的拉動,半導體則正處擴產周期且涌現國產替代浪潮。這三個行業多少都體現出上游火熱而下游稍顯乏力的特點。
鋰電上下游一片火熱
作為“寧指數”的冠名龍頭,寧德時代上半年成績斐然。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40.75億元,同比增長134.07%;實現歸母凈利潤44.84億元,同比增長131.45%。公司儲能系統銷售收入增長7倍至46.93億元。
龍頭大哥帶火了整個產業鏈。據Wind數據,截至8月29日晚間,寧德時代產業鏈上的31家上市公司中有27家已披露半年報,其中實現歸母凈利潤正增長的有20家,鼎盛新材和諾德股份增速超10倍,杉杉股份、閩東電力、科利達、璞泰來等13家公司增速均在1倍以上。不過,從數額來看,大多產業鏈上的公司凈利仍在10億元以下的區間。
從整個行業來看,在涉及鋰電池生產的79家上市公司已有76家披露半年報。其中,營收超百億元的有9家,比亞迪以909億元的營收位居第一位,此外還有寧德時代、中化國際、西部礦業、天能股份、欣旺達、江蘇國泰、華友鈷業和廈門鎢業。
在凈利潤方面,上述公司中寧德時代、中化國際、鹽湖股份位居前三,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5億元、22億元和21億元。凈利增速上,欣旺達以104倍的增速位列第一,不過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其增速只有4.38倍,此外還有中化國際、德方納米、多氟多、石大勝華、鼎盛新材和諾德股份增速在10倍以上。
具體看上下游各環節,礦產資源端的供應緊張程度最為明顯。碳酸鋰等資源價格今年以來漲勢不斷,掌握資源優勢的公司從中獲益。例如江特電機上半年營收增加50%至13.65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64倍至1.8億元,公司稱主要原因是碳酸鋰業務收入大幅增長。此外,融捷股份、西部礦業、盛新鋰能、西藏礦業等上游公司實現了200%以上的利潤增速。
鋰電中游材料廠商業績也相對亮眼。例如杉杉股份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210%至99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659%至7.6億元,推動因素就包括新能源車市場拉動負極材料業務、動力及小動力市場拉動正極業務以及六氟磷酸鋰價格上漲助益于電解液業務。鋰電隔膜生產商恩捷股份也在需求拉動下錄得136%的營收增速和227%的歸母凈利潤增速。
相比之下,下游動力電池廠商雖然同處高景氣度中,但業績表現相對略弱。以國內裝車量排名靠前的動力電池廠商為例,上半年億緯鋰能以311%的歸母凈利潤增速位居第一,寧德時代增速131%居于第二位,國軒高科增速為33%,而孚能科技和比亞迪均出現凈利潤下滑,同比均下降29%。據孚能科技和比亞迪財報,凈利潤下滑都受到上半年原材料價格高企的影響。
光伏、半導體景氣度高企
同屬新能源賽道的光伏產業鏈也呈現出高增長態勢。截至8月30日,光伏產業63家上市公司中已有57家披露半年報。上半年通威股份、特變電工、天合光能3家公司營業收入超過200億元,營收實現正增長的有49家公司,其中上技數控、帝科股份、金博股份、首航高科、海優新材、大全能源及奧特維營收增速在1倍以上。
凈利潤方面,上述公司中特變電工、通威股份、大全能源、正泰電器、中環股份、南玻A、福萊特7家公司歸母凈利潤在10億元以上;產業鏈凈利潤增幅顯著,有20家公司增速在1倍以上,金晶科技、大全能源和德力股份增速在5倍以上,分別為931%、598%和527%。
光伏產業鏈呈現“上熱下冷”的特點,上游的硅料、硅片企業盈利能力較強,業績大幅增長,而中下游的電池片和組件企業利潤增長相對乏力。
以上游多晶硅龍頭企業大全能源為例,公司上半年營收同比增加111.99%,凈利潤同比增長598%。全產業鏈布局的通威股份受多晶硅業務推動,凈利潤同比增速為193.5%。硅片企業半年報同樣亮眼,中環股份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潤增速也都超過100%。
而在光伏行業中下游,電池片和組件企業晶澳科技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幅只有1.78%。另一家電池片企業愛旭股份甚至虧損0.24億元,同比下滑117%。
半導體擴產周期疊加國產替代浪潮推升行業景氣度。半導體行業76家上市公司中,已有72家披露半年報。中芯國際、長電科技、韋爾股份、太極實業4家公司營收過百億元,分別為161億元、138億元、124億元和102億元;實現營收翻倍的公司達17家。
凈利潤方面,中芯國際、韋爾股份、長電科技、華潤微和卓勝微凈利潤超10億元;晶豐明源以3457%的凈利潤增速位列第一,士蘭微、富滿電子也實現了10倍以上的利潤增速,增速在1倍以上的公司達40家。
具體看細分領域,全球“缺芯”仍在持續,汽車行業尤為顯著,受惠于價格續漲及轉單效應,頭部功率半導體公司業績亮眼。例如士蘭微上半年實現凈利潤4.31億元,同比增長13.07倍;聞泰科技半導體板塊實現凈利潤為9.39 億元,同比增長234.52%。新潔能、華潤微凈利增幅也達1倍以上。
受馬來西亞疫情影響,全球封測產能缺口進一步拉大,國內封測龍頭成為受益標的。國內四大封測廠商均實現業績快速增長,長電科技、通富微電、華天科技、晶方科技凈利潤增速分別為261%、260%、129%、72%。
此外,半導體設備及材料公司也表現優異。例如涂膠顯影設備龍頭芯源微實現凈利潤3507萬元,同比增長464.05%;大硅片龍頭滬硅產業實現凈利潤1.05億元,同比增長22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