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數以萬計的浙江永康人挑起行擔,敲銅打鐵走四方,足跡遍及全國城鄉,“挑”出了永康特有的“行擔文化”。
1996年,首屆中國五金博覽會舉辦。 永康五金城 供圖
借著改革開放春風,30年前的長城鄉成立永康五金市場籌建辦公室,創辦了“永康五金城”。祖祖輩輩“行擔”走四方的永康五金人,在家門口做起了五金生意。
現代化的永康國際會展中心。 永康五金城 供圖
那時便有一句傳遍永康市的廣告語:在五金城擁有一間店面屋,等于栽了一棵“搖錢樹”。如今,永康萬千規模的五金店依靠“搖錢樹”承托起共同富裕的夢想。
“行擔儂”變攤位主
1993年,打錫手藝人郎家慶向朋友借了2000元錢,他盤下了一間平頂房作店鋪,成為第一批入駐浙江永康中國科技五金城(以下簡稱永康五金城)的攤位主。
俯瞰現代化的永康五金城。 永康五金城 供圖
在用鐵皮和石棉瓦搭起來的簡易棚里,擺個玻璃柜,配上煤氣灶和鋼絲床,郎家慶就開始做起了買賣。
早年間,由于永康當地沒有貨源,郎家慶每天要坐客車去義烏、溫州進貨。出發的時候,他在腰帶里藏了一張張十元紙幣,多達十多萬元現金,將外套一裹登上了長途大巴。回程時,他要獨自把重達30噸的貨運回來,如此日復一日持續了3年。
1996年,永康五金行業迎來了一個特殊節日——首屆中國五金博覽會,一炮打響了永康五金在中國的知名度。隨著五金城市場繁榮興旺,往來客商絡繹不絕,郎家慶的生意也日漸紅火,常常一個正月就掙出了一年的房租。
欣欣向榮的行業生態給郎家慶帶來了遍布大江南北的客戶。彼時,為了便于客商貿易往來,原永康五金城管委會安裝了一個公用電話,當來電話時,喇叭就會響遍市場各個角落:“五金南路87號郎家慶,快到廣播室接電話”。
2000年,隨著互聯網高速發展,郎家慶的兒子郎方毅接過了經營重擔。郎方毅果斷調整了原本暢銷的產品種類,確立新的經營方向,創立自有釘槍品牌,如今店鋪已從父親留下來的1間擴展到了5間。
萬千“搖錢樹”托起“共富夢”
在五金城,白手起家、從無到有的“郎家慶”們數不勝數。從1992年到2022年,歷經三十年風雨兼程的永康五金城,從一棵小小的“搖錢樹”,扎根沃土,向上而生長,開枝散葉、繁茂成林,撐起一座繁榮興盛、活力迸發的“共富城”。
據悉,永康五金城商鋪從首期780個、1.7萬平方米,發展到現在3650間、80萬平方米,成為中國最具規模和活力的五金專業市場,并獲得了全國文明單位、全國誠信示范市場、浙江省重點市場、浙江省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等榮譽。從“小攤位”到“大平臺”,永康五金城不僅托起了萬千商戶“共富夢”,也是永康五金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手”。
永康五金城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永康五金城將以永康五金產業為依托,圍繞“八都”建設,做優五金會展博覽之都、五金指數發布之都,做大中國五金物流港為核心的“一港多點”物流平臺,探索更具永康特色的共富之路,以融入時代、敢為人先、敢于擔當之舉,推進共贏高質量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五金生產性服務業共富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