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0年對中國鋼材產品的貿易壁壘,可能還會更嚴重一些,很多事情觸底了還要挖個坑才算完。”1月6日,大連華美龍公司的銷售經理陳立波對本報記者表示,“雙反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的爭斗,只...
“2010年對中國鋼材產品的貿易壁壘,可能還會更嚴重一些,很多事情觸底了還要挖個坑才算完。”1月6日,大連華美龍公司的銷售經理陳立波對本報記者表示,“雙反是一場國與國之間的爭斗,只是最后受損的,還是企業本身。” 有專家指出,貿易調查往往比出口限制措施早12個月至14個月,2009年上半年調查數量較2007年上半年幾乎翻了一倍,這預示著2010年將出現一波新的保護主義浪潮。
據本報記者了解,面對貿易戰,有不少小企業直接放棄了市場、放棄了應訴。因為,很可能請一名外部律師的花費,抵得上一家小公司全年的出口收益。不過,幾乎所有的大型涉案鋼企,目前都在做著積極應訴;同時為涉案產品另謀生路的兩手動作。
范惠盛說,企業目前正在為美方將進行的實地考察做準備,同時也考慮轉移市場。“金屬絲網托盤美國市場可能去不了了,我們會嘗試轉向歐洲和日本,而且我們公司還有其它的產品。”
但面對來自美、歐等地的“征稅戰”,拋開企業個體,就整體的鋼鐵產業而言,“攘外安內”始終是重大主題。
有鋼材出口貿易商向本報記者指出,中國的鋼材出口,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對國內產能過剩的“調節”,既需要市場本身優勝劣汰的梳理,也需要國家政策的疏導。
眼下這境地,或許也將反過來促進市場和政策的進一步發展。比如,在關于最新的《鋼鐵產業發展政策》這一行業重要指引的修訂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就已經指出:鋼鐵工業發展要以內需為主,鼓勵間接出口,而不鼓勵直接出口。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