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家都知道的一點是我國制造業雖然規模很大,但整體產業競爭力并不強,處于“外強中干”局面。大部份都只是在低端領域滿足國內需要,這種趨勢細劃到模具產業也是一樣。...
大家都知道的一點是我國制造業雖然規模很大,但整體產業競爭力并不強,處于“外強中干”局面。大部份都只是在低端領域滿足國內需要,這種趨勢細劃到模具產業也是一樣。模具工業生產上用以注塑、吹塑、擠出、壓鑄或鍛壓成型、冶煉、沖壓、拉伸等方法得到所需產品的各種模子和工具。簡而言之,模具是用來成型物品的工具,這種工具由各種零件構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構成。它主要通過所成型材料物理狀態的改變來實現物品外形的加工。
我國模具產業目前大致滿足國內低端生產的需要,一旦需要用到高端模具產品,通常都需要進口國外產品,即使有時報到某某技術突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如果不能轉化為實際市場運作,那也只是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當前,在高端制造業方面,我國的發展并不容太過樂觀,主要原因也是核心技術缺乏。在裝備制造業中,特別是高端產品都注重產品的精度,相應的模具產業市場也呈現這類發展趨勢,不幸的是,由于此前技術積累遠沒有達到厚積薄發的力度,產業發展整體落后。
首先,我們看看當前發展的產業現狀
據萬貫五金機電網小編了解,我國模具產業的發展給予制造業以有力支撐。同時,制造業的發展也推動了模具產業的發展。我國也成為模具生產大國,國內的模具生產廠家已增至2萬余家,從業人員大約100萬人,但是,我國的模具機床業產業仍“大而不強”。據料顯示,雖然目前我國模具行業以每年巨大的進出口總額被譽為全球“制造大國”,但由于技術人才等因素的制約,都相對集中在中低端領域,因而高端市場對國內模具企業而言,經濟誘惑力無疑是巨大的。
同時,我國模具產業在2011年的發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11年完成1240億元銷售額,1800億元產值,同比增長約為10%。出口情況好于總體發展水平,顯示出我國模具水平和生產能力的提高,以及發達國家制造業的轉移對我國模具以較快速度走向國際市場的推動作用。同期,2012年12月份,我國生產模具341.37萬套,同比增長184.70%,2012年1-12月,全國模具的產量達2114.04萬套,同比增長46.58%。
目前,雖然我國國內模具集群生產的發展如火如荼,但是其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為了切實增強中國模具行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實力,已不能僅僅強調模具生產企業的“小而專、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而必須將發展模具產業的“規模效應”提到產業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
其次,未來我們模具產業應遵循的發展趨勢
中國經濟正處在增長階段轉變和尋求新均衡的關鍵期。模具市場需求開端回暖,開展向好態勢日漸明朗,估計2013年中國消費和出口增長將與2012年大致持平,但投資增長面臨下行壓力,固然全年GDP增速堅持8%左右的預期可能性很大,但制造業受產能過剩、本錢上升、利潤偏低等影響,開展增長預期只能是慎重悲觀,全年前高后低可能性很大。
此外,由于我國模具產業還處于中低領域,在未來一段時間,加大技術研發力度,致力于整體行業技術提升,將代表著主流方向之一。
專家表示,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是“十二五”期間發展的主旋律,也是模具行業由大轉強的必經之路,整個模具市場也必然會伴隨著這個主旋律前進。
我國政府對模具工業發展十分重視,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十二五”機械行業系列規劃中即有《“十二五”模具行業發展規劃》;同樣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財政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新近發布的《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創新指導目錄》中模具也占有重要地位,這一切為模具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方向、許多模具企業為適應新形勢,不斷為制造業需要的新工藝新材料成型試制及生產高性能模具。
同時,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的積極性也進一步激發了,采用先進的模具技術、采購高性能的數控加工加工機床和精密測量設備,努力創造融資新渠道,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正逐漸變成趨勢。
未來模具技術繼續向“五化”、產業特色向“兩化”方向發展。模具技術在標準化、自動化、專業化、精細化、信息化以及他們的集成技術成為行業發展方向,產業向高端化、差異化方向發展更為突出,模具產業升級使得高檔模具的內涵更豐富,模具參與新產品試制,使模具設計前移,使更多的企業獲得比較協調地向產業升級、優化產品結構方向發展,信息化建設促進模具行業跨越發展。預計這一趨向將會持續下去、帶動面也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