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固定資產投資額達1464億元,同比下降12.8%,比1~4月降幅加大6.1個百分點。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已經連...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固定資產投資額達1464億元,同比下降12.8%,比1~4月降幅加大6.1個百分點。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已經連續三個月下降。然而,前段時間,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一季度投資數據卻在業界掀起不小漣漪:一季度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和金屬冶煉壓延及加工業合計投資893億元,其中民營資本投資716億元,增長6.65%,占到全部投資的80%左右。
在國家嚴控鋼鐵產能擴張的背景下,700多億元的民間投資究竟去哪兒了,是否會進一步加劇鋼鐵產能過剩?對于這一疑問,全國工商聯中小冶金企業商會常務副秘書長王連忠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893億元對應的是數千家鋼鐵生產和鐵合金、鑄造等相關企業的投資總額,而不是與鋼鐵產能相關的主要鋼鐵生產企業的投資額。根據冶金商會的摸底調查,今年一季度全國鋼鐵生產企業真正用于增加鋼鐵產能的項目只有6個,投資額約17億元。
廣義與狹義之分
“民營鋼鐵企業不會把資金投向沒有效益的項目,在當前整個鋼鐵行業普遍‘過冬’的背景下,不論國企還是民企,投資鋼鐵產能的欲望已經基本不存在,目前發生的投資大都是不關乎產能增長的。”王連忠說。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一季度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和金屬冶煉壓延及加工業合計投資893億元,同比下降3.34%。其中民營資本投資716億元,增長6.65%。全國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礦山投資)183億元,增長17.1%,其中民營資本153億元,增長25.3%;黑色金屬冶煉壓延和加工業投資710億元,增長-7.5%,其中民營資本563億元,增長2.5%。
王連忠表示,黑色金屬冶煉壓延和加工業是鋼鐵生產企業和相關產業,包括鐵合金、鑄造和大量的鋼材深加工企業,統計戶數包括幾千家,而與鋼鐵產能相關的主要鋼鐵生產企業只有550家左右。黑色金屬冶煉壓延和加工業和通常所說的鋼鐵行業的內涵和外延都存在很大差別,前者是廣義的鋼鐵行業,后者是指狹義的鋼鐵行業。
“這550家主要鋼鐵生產企業是指規模以上、產能合理的那部分企業,例如普鋼企業粗鋼年產量100萬噸以上,特鋼企業年產量30萬噸以上等。”王連忠說。
通常情況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直接統計的88家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占全國鋼產量84%左右)被看作狹義的鋼鐵行業。以2013年為例,國家統計局統計的廣義鋼鐵行業實現利潤1200多億元。根據冶金商會的摸底調查,在1200多億元的利潤中,鋼鐵生產企業的利潤為317億元,其中88家重點大中型企業利潤228億元,88家以外的中小民營鋼鐵企業利潤89億元,鑄造業利潤不到100億元,鐵合金幾乎為零;剩下的近800億元為幾千家鋼材深加工企業和地條鋼等小企業實現的利潤。
與之相對應,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一季度鋼鐵投資的主體,是指幾千家鋼鐵生產企業和其他相關企業,屬于廣義鋼鐵行業的概念。如果因此得出“民資加劇鋼鐵產能過剩”的論斷便是犯了邏輯錯誤,是一種主觀臆斷。
“從社會層面來看,人們普遍認為民營企業生產不夠規范、管理比較落后,不太聽從‘指揮’。”王連忠直言,很多時候,這是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長此以往容易造成誤解和社會不公正,并引發信貸、財稅等政策層面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鋼企投資欲望減弱
冶金商會對與產能相關的全國鋼鐵生產企業今年新上和2013年開工結轉到2014年的冶金工程項目(覆蓋燒結、焦化、原料、煉鐵、煉鋼、軋鋼、節能環保、技改等鋼鐵生產全流程)的摸底分析顯示,2013年新開工建設(少數為2012年結轉)和2014年新開工的冶金工程總投資為960多億元,今年一季度鋼鐵生產企業冶金工程投資額為165億元,其中國企83億元,民企82億元,各占一半。
其中,在165億元投資中,真正屬于增加鋼鐵產能的項目6個,投資額約17億元;其他148億元投資項目則分布在燒結、焦化等16個大類中,它們與增加鋼鐵產能沒有直接關系。并且,其中的精煉、預處理、環保、連鑄、工藝技術改造等項目,都屬于國家鼓勵的范疇。
實際上,在一季度893億元的鋼鐵總投資中,減去上述冶金工程投資165億元和礦山投資183億元后,剩下的540多億元來自鋼材深加工企業、鑄造企業、鐵合金企業和地條鋼等小企業的投資,其中鋼材深加工企業投資占據大多數。而鋼材深加工包括部分鋼結構產業是化解鋼鐵產能過剩的主渠道,屬于國家鼓勵的范圍。目前,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天津、陜西、山東、四川等省市的平均“材鋼比”達到1.5:1以上,其中廣東、浙江、天津、福建四省高達2.3∶1。據冶金商會調查,鋼材深加工企業噸鋼利潤遠高于鋼鐵生產企業,而這些企業絕大多數是民營企業。
“民營鋼鐵企業不會把資金投向沒有效益的項目,按照民營資本逐利的本性,對于沒有利潤的投資,唯恐避之不及,更不用說主動投資了。”王連忠表示,在當前整個鋼鐵行業普遍“過冬”的背景下,不論國企還是民企,投資鋼鐵產能的欲望應該已經基本不存在,目前發生的投資主要是原有投資項目的延續,以及加強內部管理、對工藝裝備的技術改造和節能環保投資,這些投資都是不關乎產能增長的。
如果從2011年算起,鋼鐵行業已經過了三個冬天,今年開始進入“寒冬”,未來較長一段時期仍將處于低迷期。在國家層面三令五申嚴禁新建鋼鐵產能項目,銀行嚴格控制鋼鐵企業信貸,并進一步提高利率的情況下,無論國企還是民企的融資環境已經十分艱難。去年下半年以來,已有一批民營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停產甚至出局。這從鋼產量的增長變化中可以明顯看出:去年國有企業產鋼增長8.9%,而民企增長7.2%;今年一季度國企增長近3%,而民企增長2.1%,其中88家重點企業以外的中小民營企業產能增速為-1.7%。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鋼鐵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逐年減少。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08年黑色冶煉壓延及加工(礦山除外)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高達23.8%,2010年下降到12%,2011年為18.6%;2012年已經大幅降至2.7%,2013年為4%,2014年一季度則出現了7.5%的負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