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制造業PMI和非制造業PMI雙雙回升,尤其是制造業PMI在時隔6個月之后重返榮枯線以上,經濟運行開始顯露由降轉穩跡象。
制造業、非制造業PMI雙雙回升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2%,比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時隔6個月再次回到擴張區間。
“11月份PMI指數出現較為明顯的回升,重新回到榮枯線以上,表明經濟運行開始顯露由降轉穩跡象,但基礎仍需大力鞏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除了“十一”長假對環比指標的影響外,下半年以來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明顯加大,其效果正在不斷顯現。
與制造業PMI回升趨勢一致,11月份,非制造業PMI環比回升1.6個百分點至54.4%,為4月份以來的高點。這其中,服務業PMI環比大幅回升2.1個百分點至53.5%。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表示:“數據的回升反映了在逆周期調節力度持續加大的背景下,經濟運行呈現企穩跡象,投資與消費相關活動均趨于回升,微觀經濟活力有所釋放,信心有所增強。”
從細分指數來看,從業人員指數有所改善。數據顯示,11月份,非制造業從業人員指數較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至49%,創年內新高,非制造業就業穩中趨升。同期制造業從業人員指數也持穩于47.3%。
在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看來,就業形勢是重要政策底線。數據改善充分體現了服務業就業強吸納能力,就業市場結構性特征明顯,較大程度上緩解今年就業壓力。
從最新數據來看,大部分行業增速有所回升,消費品行業和高端制造業保持較好帶動作用。
數據顯示,11月份,消費品行業PMI為51.1%,較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其中農副食品、煙酒飲料等行業均保持較快增長。
高端制造業增速進一步加快。數據顯示,11月份,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PMI分別為51.7%、51%,均連續兩個月上升。其中,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制造業等增速上升,計算機通信電子保持快速增長。“從今年走勢來看,高端制造業增速持續高于制造業整體,顯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成效。”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文韜說。
逆周期調節仍需加力提效
制造業PMI和非制造業PMI的回升,表明四季度經濟下行壓力得到一定釋放。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未來逆周期調節仍需加大力度。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逆周期調節仍需加力提效,重點降低制造企業經營成本,持續促進企業生產預期改善。
李超預計,明年一季度我國加大逆周期調控力度,經濟企穩概率大。財政政策應加快專項債發行及使用并形成“實物工作量”,流動性合理充裕將以擴信用為主要方式,著重針對民營、小微、制造業、服務業項目及地方基建、老舊小區改造等補短板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