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國家發改委會同環保部等部門編制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近日獲批準。節能環保產業大致可分為節能產業、環保產業和資源循環利用三個方面,其中環保產業約占該領域總產值...
國家發改委會同環保部等部門編制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近日獲批準。節能環保產業大致可分為節能產業、環保產業和資源循環利用三個方面,其中環保產業約占該領域總產值的34%左右。環保行業有完整的產業鏈,上游是環保裝備制造,中游是環保基礎設施建造,下游是環保基礎設施運營。 根據規劃,未來我國在節能產業方面將大力發展高效節能技術、裝備,并將大力發展節能服務產業,推動節能服務公司為用能單位提供節能“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等“一條龍”服務,以節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資的市場化節能服務模式。在環保產業方面,則將重點發展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發展環保產品、服務,加大污染治理設施特許經營實施力度。在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方面,重點發展共伴生礦產資源、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汽車零部件及機電產品再制造,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重點解決共性關鍵技術的示范推廣。
節能電機有望“十二五”走旺
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是《規劃》的重要一環。目前我國工業用電是社會用電的主要構成部分,而電機能耗在工業用電中占據主要地位,因此未來節能電機市場潛力巨大。提高電機運行效率主要通過兩個途徑,一是通過變頻器調速,改善交流電機的運行效率;二是使用高效電機。
高壓變頻器需求旺盛。根據《電動機調速技術產業化途徑與對策的研究報告》,我國發電總量的66%消耗在電動機上,各類電機系統運行效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0~20個百分點。
由于變頻器能夠根據實際需要對電動機轉速實時調節,使電動機在最節能的轉速下運行,可大大降低輕載運行時的電耗,進而明顯降低電動機運行的綜合電耗,節能效果明顯,一般節電率為20%~30%,最高甚至可超過50%,投資回收期2年左右。
2010年底電動機總裝機量大概在7.62億千瓦左右,其中90%是交流電機,而高壓電機約占50%,且高壓電機中近70%拖動的負載是風機、泵類、壓縮機,其中一半適合調速,高壓變頻器的潛在市場規模接近1000億元。
高效電機前景廣闊。根據《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我國將電機能效分為三級,能效一級為超高效電機,能效二級為高效電機,能效三級為普通電機。
與普通電動機相比,高效電動機通過采用優質材料,優化設計,能耗平均下降20%左右。超高效電動機比普通電動機電耗低30%以上,高效電動機價格較普通Y系電動機要貴15%~30%。但一般而言,高效電機高于普通電機的投資額在2年內即可收回,在整個生命周期內,都可為企業節約電耗。
再制造試點企業受益于節能環保
根據《規劃》,作為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重要方面,汽車零部件和機電產品再制造將獲得重點發展。
再制造是指將廢舊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進行專業化修復的批量化生產過程,再制造產品達到與原有新品相同的質量和性能。再制造業的基本特征是生產的原料毛坯來源于消費過的舊產品、舊零部件,使用的幾乎都是免費材料。因此,一件再制造產品的成本只是原型新品的50%,生產過程中平均能夠節能60%、節材70%。據統計,一噸再制造產品可以避免產生4噸的工業廢料。無論是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再制造所帶來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5月份,由國家發改委等多部委牽頭下發的《關于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今后將深化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以推進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發電機等零部件再制造為重點,并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傳動軸、壓縮機、機油泵、水泵等部件。據悉,今年全國將再制造發動機約11萬臺,再制造變速器約6萬臺,再制造發電機、啟動機100萬臺左右,產值可達25億元,今后的發展空間將更為廣闊。
目前,我國再制造工作已經奠定了一定基礎,再制造獲得了政策的大力支持,部分龍頭企業、代理商已經邁出實質性步伐。近幾年,伴隨工程機械產品保有量的持續攀升,舊機、二手機市場容量快速膨脹,也為再制造業務開展創造了條件。
未來10年節能環保進入“黃金期”
2011年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將有更多的政策陸續出臺。據悉,“十一五”期間,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取得了很大發展,國家在節能減排上用2000多億元的投資,帶動了全社會2萬億元的投資。“十二五”規劃中約束性指標的確定,意味著“十二五”期間節能環保產業的市場潛力非常大。有關人士預測,2012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將達2.8萬億元;另外一些推測數據顯示,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將達5萬億元,相當于同期GDP的10%左右。因此,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市場層面,節能環保工作的深入推進已是大勢所趨。
目前,我國的節能產業已經形成了四個主要領域,即工業節能、建筑節能、交通節能、生活節能或居民節能。其中,工業節能被看成是投資潛力最大的領域,因為能耗的70%集中在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油加工、煉焦、化工、電力等工業領域。
有關專家指出,要推進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當前還要加強引導,促進節能機制面向市場的過渡和轉變,一是要推進政府層面的節能能力建設;二是應盡快形成良好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場運行環境,包括加強政策的扶持力度;三是應多角度支持節能產業服務機構,即合同能源管理服務公司的綜合能力建設,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