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們這里所說的“鋁土礦”,是一種包括三水鋁石、一水硬鋁石、一水軟鋁石及赤鐵礦、高嶺土、蛋白石等多種礦物的混合體,主要成份是三氧化二鋁(AL2O3)。鋁土礦是煉鋁的主要礦石,也是制取...
我們這里所說的“鋁土礦”,是一種包括三水鋁石、一水硬鋁石、一水軟鋁石及赤鐵礦、高嶺土、蛋白石等多種礦物的混合體,主要成份是三氧化二鋁(AL2O3)。鋁土礦是煉鋁的主要礦石,也是制取耐火材料、高級磨料(剛玉)、高鋁水泥、陶瓷及化工、醫(yī)藥的重要原料。1746年,德國科學家波特首先從明礬中提取氧化鋁,1827年,德國化學家維勒最先制取金屬鋁,而美國科學家豪爾發(fā)明了電解鋁之后,鋁才被廣泛用于工業(yè)生產。 貴州是我國鋁土礦的主要產區(qū),儲量約占全國的1/5,僅次于山西而居全國第二位。然而,人們長期不知道鋁土礦的用途,也不知它的化學成分,民間把它叫做“白泥巴”。1941年,貴州籍地質學家樂森、羅繩武和外地來的蔣溶,在貴筑云霧山及修文九架爐一帶等發(fā)現了“一種似頁巖而非頁巖之物”,經過反復研究和化學分析,確認它就是鋁土礦。樂森和蔣溶于1942年發(fā)表了《貴筑修文兩縣鋁礦》的文章,在國內引起轟動。繼后,中央地質調查所的地質學家彭琪瑞著《貴州中部之水礬土礦》,資源委員會礦產測勘處邊兆祥著《修文區(qū)鋁土礦地質簡報》,地質學家謝家榮著《貴州中部鋁土礦采樣報告》,羅繩武等人著《貴州之鋁土礦》。從1956年開始,貴州地質局黔中有色冶金地勘隊在黔中地區(qū)進行大規(guī)模的地質勘探,發(fā)現并證實了“該區(qū)是一規(guī)模大、具有較大遠景的鐵鋁礦床”,清鎮(zhèn)貓場“探明儲量是中國當今絕無僅有的最大礦區(qū)”。貴州的鋁土礦集中在黔中、黔北兩大片區(qū),黔中區(qū)占全省總儲量的84%,清鎮(zhèn)、修文兩地最多,品位最高。
1958年國家決定開發(fā)黔中鋁土礦,在雞場建立貴州鋁廠,興建修文鋁礦、電解鋁廠和機修廠,60年代初緩建,“三線建設”期間恢復建設。起初,貴州鋁廠主要是開采鋁土礦和石灰石,電解鋁產量不大。1982年第二期電解鋁工程引進了國外全套先進設備,一躍而為全國最大的鋁聯合企業(yè)。1984年從國外引進鋁合金生產線,生產出第一批優(yōu)質的鋁合金型材,1995年采取先進技術對第一電解鋁廠、氧化鋁廠進行改造。在以后幾年中實現了氧化鋁、鋁錠、碳素制品產量大幅度增長,氧化鋁減耗、噸鋁直流電耗及排氟量均顯著降低。現全廠主要生產過程實現了計算機控制、主要設備及技術經濟指標居全國領先地位,鋁電解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鋁廠具有年產鋁土礦90萬噸、石灰石礦65萬噸、氧化鋁40萬噸、電解鋁23萬噸的生產能力,在四大系列39個產品中,優(yōu)質產品率超過95%,有10種產品獲省、部、國優(yōu)稱號,“華光”牌電工鋁、“鳥玉”牌半石墨質陰極塊和P1020鋁錠均為國家名牌產品。鋁的深加工,年產鋁合金各種型材5000噸,“寶光”牌鋁型材和“炬光”牌精鋅,產量、銷售額和市場占有率都處于前列。經過40多年的建設和發(fā)展,貴州鋁廠已成為經濟、技術實力雄厚的特大型鋁聯合企業(yè),在全國鋁工業(yè)中占有重要地位,白云區(qū)也因此成為名副其實的“鋁都”。
鋁土礦開發(fā)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生產高級磨料。正是因為黔中鋁土礦豐富、質量優(yōu)良,而且電力充足,第一機械工業(yè)部決定在貴陽建立磨料磨具生產基地。1960年開始生產棕剛玉,1963年正式建立第三砂輪廠,1966年籌建第六砂輪廠,1967年籌建第七砂輪廠。三砂的主要產品是棕剛玉磨料、陶瓷磨具、樹脂磨具和涂附磨具四大類,六砂是人造金剛石磨料磨具的最大專業(yè)廠家,七砂生產棕剛玉、白剛玉、墨碳化硅、綠碳化硅磨料等。改革開放后,經過資產重組,改組成中國七砂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磨料生產、出口基地,主要產品有棕剛玉、白剛玉、鋯剛玉、碳化硅等20多種磨料磨具和高級耐火材料。鋁土礦還為建材工業(yè)提供了豐富的原料,在貴陽建起了有一定規(guī)模的水泥廠和耐火材料廠。
黔中鋁土礦的發(fā)現具有重要意義,使人們認識到這種具有多方面開發(fā)價值的礦產資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鋁土礦不但用于制造水泥和耐火材料,而且發(fā)展了鋁工業(yè)和磨料磨具工業(yè),對于貴陽的經濟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從這里可以看出,一種新的發(fā)現就會引出若干新的產業(yè),一種產業(yè)的開發(fā)又需要新的技術,貴州鋁廠注重科技進步,因而取得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