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鋁市場正從長期供應過剩轉向嚴重短缺,花旗警告市場正“夢游般走入20年來最大赤字”,預計價格需從當前2700美元/噸漲至3000美元以上并維持高位才能避免全球金屬枯竭。
花旗的警告如同一記警鐘,表明全球鋁市場正處于一個歷史性的拐點。從“夢游”中醒來,認識到這場由能源、政策和綠色需求驅動的結構性變革的深刻性,對于所有市場參與者都至關重要。 未來幾年,鋁市場的主旋律將是高價、高波動和供應鏈爭奪戰。價格需要達到并維持在一個能夠“摧毀”部分邊際需求并“刺激”綠色新供應的水平,才能避免真正意義上的供應危機。
LME庫存狀況令人擔憂,總庫存自5月以來持續徘徊在70萬噸附近,較去年同期的100萬噸和四年前的300萬噸大幅萎縮,交易所流動性顯著下降。
俄羅斯鋁流向發生重大轉變,因制裁限制其進入LME體系,大量俄鋁轉而流向亞洲市場,這進一步加劇了交易所庫存緊張狀況。
海外鋁生產面臨結構性挑戰,美國雖有關稅政策調整,但高能源成本導致全球多地冶煉廠運營困難,南非32公司警告可能關閉莫桑比克冶煉廠。
印尼成為全球新增供應唯一希望,但花旗預計到2030年其年產能僅能達到230萬噸,遠低于700萬噸的規劃目標,因新建冶煉廠面臨能源供應重大挑戰。
需求端持續走強,新能源和電動汽車行業對鋁的需求快速增長,為全球消費提供強勁支撐,加劇供應缺口壓力。
“全球鋁市場正從長期供應過剩轉向嚴重短缺”這一分析具有堅實的邏輯基礎。這并非短暫的周期性波動,而是由能源結構、產業政策、地緣政治和技術革命等深層次因素共同驅動的結構性轉變。
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緊平衡”和“結構性短缺”將成為鋁市場的新常態。這對于投資者、生產商、消費者和政策制定者而言,都需要重新調整策略,以適應一個更高成本、更高價格、且供應鏈安全至關重要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