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企業債務高企,頻頻接到退市警告的蕭條聲中,國家能源局9月14日發布《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瘧檬痉秴^的通知》,業界都在期待“救市方案”的細化政策進一步出臺。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認為,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只是彌補早期政府規劃和調控不足的措施,到目前為止中國光伏產品的市場都在國外,國內甚至沒有市場,怎么叫救市?
但分布式光伏發電申報中15GW的規模,對國內市場的啟動無疑是個利好消息;同時,據稱分布式光伏發電項接入公共電網的費用也將由電網公司承擔。
不過分布式發電的辦法尚未出臺,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補貼標準和細則也還在制定中,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也只是畫了一張“大餅”。未來發布的具體補貼標準、補貼方式等將關乎計劃的實施前景。
造市優先
此前歐美市場的變化引起了高層注意。根據先前的規劃,“十二五”光伏發電裝機目標不斷上調,確定為21GW,其中大型電站和分布式發電各10GW,還有1GW的屋頂電站。
9月14日的通知則將分布式發電裝機目標提高到15GW的水平。孟憲淦分析說,這是政府啟動國內市場的舉措,只此一項即形成每年3GW的新增裝機,加上大型電站,每年新增裝機將達到5GW的水平,很可觀。
不過晶澳能源高級分析師王潤川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政府目前的舉動主要是啟動市場,而非簡單的“救市”,與個別企業面臨的債務負擔無關。
這就是說,政府的舉措只在于啟動內需市場、規范市場秩序,對具體企業的問題更多留待市場解決。根據上市公司的財報整理,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中國前十大光伏負債達175億美元。
孟憲淦也認為,政府應該著力營造規范的市場秩序,剩下的事情由市場決定,產業整合也應該通過市場。他認為,政府目前應少提救市,而注重啟動市場。
分布式困惑
國家能源局9月14日關于分布式光伏示范區的通知,缺乏實施細則,對于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補貼標準尚不明確,而且分布式光伏發電涉及到合同能源管理、融資、并網的諸多細節處也沒有敲定。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表示,目前關于分布式發電以及光伏發電并網的一些辦法正在制定中,近期就會發布。
具體而言,涉及到《分布式發電管理辦法》、《分布式發電并網管理辦法》以及電網公司對于光伏發電并網的技術標準和服務執行情況。
能源局的通知稱,國家對示范區的光伏發電項目實行單位電量定額補貼政策,對自發自用電量和多余上網電量實行統一補貼標準。這即是通常所稱的度電補貼,也稱為用戶側補貼。
不過這也將造成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的問題。如果最終采用用戶側補貼方案,分布式光伏項目開發商將要顛覆初期投資,并自己協調與占地業主的關系,開發商很容易轉化成電站業主。
目前光伏電站的成本約為每瓦至少10元,按照15GW分布式發電站加1GW屋頂電站的規模,此次啟動的光伏市場在1500億的規模。這樣的投資規模,完全超出了許多目前債務累累的光伏企業的承受范圍。
用戶側補貼等于政府以少量投資帶動1500億的市場,分布式光伏發電用戶側度電補貼尚沒有明確。假設度電補貼0.4元,15GW將折合國家補貼60億元。
國內現在不同地區電價不同,民用電與工商業電價不同,不同區域甚至不同建筑適用的電價也不同。在單位投資成本一定的情況下,如果按照用戶側度電補貼,分布式發電項目將會往用電負荷高、電價較高的發達地區集中。
按照建筑面積粗略估計,中國現有建筑屋頂可利用面積總計約3.26億平方米,每平方米裝機100瓦,將有可觀的發展空間。
不過因為分布式發電小型化、分散式的特點,這意味著開發商需要和建筑業主一家家去談項目,增加難度。一位有分布式光伏發電設計經驗的企業高層對本報記者說,一家家談基本不可行,因為涉及電站和建筑業主簽署什么樣的合同能源管理協議、收益如何分成等復雜問題。
上述企業高層稱,目前的分布式光伏發電或屋頂電站基本上都是辦公樓、商業住宅、廠房等,因為工商業用電價格高,用電集中,收益算得清楚。從成本的角度衡量,目前家庭用的光伏電站非常不劃算,基本要20年才能收回成本。
德國是在發電側制定固定上網價格,推動了光伏發電裝機的快速提升。也有專家建議國內學習德國的做法,對光伏發電實行固定上網價格,電網全額收購。這樣做的直接效應是,國家補貼支出將成倍增長,全額收購的電量也會給電網造成負擔。
王斯成提出,光伏分布式發電的發展還需要分布式發電管理辦法、并網、嚴格的第三方檢測、規范的合同能源管理的配合。
難改光伏頹勢
分布式發電的好處之一在于就近消納,自發自用電量多。涉及光伏發電并網也已得到電網公司的支持。
知情人士稱,國家電網公司已經起草了《國家電網關于大力支持光伏發電并網工作的意見》。意見明確提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300千瓦以上且10000千瓦以下,相關業主單位只要持有相關文件到地市級電網公司營業部客服中心辦理手續即可,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接入公共電網的費用由電網公司承擔。
根據本報記者了解到的情況,目前電網企業高層態度相對曾經已經積極得多。
對于整體陷入困境的光伏企業而言,最大的問題在于即使面對潛在巨大的國內市場,目前也無力立即投入。
王斯成建議分布式光伏發電也要考慮融資問題,打通銀行信貸、合同能源管理等環節。不過業內也有不同意見,王潤川就稱應該讓市場發揮作用,企業通過管理、產品技術創新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夠了。
孟憲淦認為,政府做的是對的,政府要救行業,而不是救企業,同時處理遺留的補貼資金不到位等問題,營造一個規范的市場,而不應保護落后的產能、過剩的產能,應該允許企業優勝劣汰。
據稱,《分布式發電管理辦法》等進一步厘清分布式光伏發電細節的文件近期將會下發,國家電網公司也在積極配合光伏發電并網的工作,一切看來都很好。
不過這一切都尚難改變目前大的光伏企業現狀。企業資金鏈緊張、行業產品同質化嚴重、低價競爭泛濫的情況也不會因為利好政策而改變。